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学术->学术活动->正文

沙龙回顾 | 数据法学沙龙第三期:司法区块链向何处去

时间:2022年04月03日 16:48    来源:    作者:admin    阅读:

数据法学沙龙 第三期

司法区块链向何处去

2022年4月1日14:00,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主办的数据法学沙龙第三期于腾讯会议云端成功举办。本期数据法学沙龙的主题是“司法区块链向何处去”,主讲人是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韩旭至,与谈人是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谢登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赵精武、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林北征,主持人是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王立梅。


开场环节

主持人:王立梅


本次沙龙由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王立梅主持。沙龙伊始,王立梅教授对参与沙龙的所有观众表示了热烈欢迎,并隆重介绍了出席此次数据法学沙龙的各位嘉宾。

王立梅教授指出,数字时代的司法信任体系需要在两方面进行强化,一方面为司法信息的防篡改性,另一方面为司法程序的透明性与可监督性。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融入可以改变司法机关的协作行为与信息的互动方式,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整体协同方式完成数据共享,减少人为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复杂性,提高司法协作的效率和应变能力。目前,我国区块链存证规则已初步成型,我国司法实务部门也已在区块链司法模式的多个领域进行探索。


致辞环节

致辞人:时建中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数据法治研究院院长时建中教授为本期学术沙龙致辞,并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和数据法治实验室对参会嘉宾表示衷心感谢。

时建中教授指出,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前沿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记账方式,区块链的应用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如今,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中被大量应用,我国互联网法院正利用区块链技术完善诉讼服务体系。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的使用价值有远大前景,其与数字货币、信用体系建设同样密切相关。

时建中教授希望,数据法学沙龙能够不受空间的限制和疫情的影响持续举办,以期实现其学术价值,为各位师生和实务人士提供启发。


讲座环节

主讲人:韩旭至


围绕“司法区块链”这一沙龙主题,韩旭至教授从司法区块链的应用图景、价值目标、基于价值目标的检验、尺度与坚守四个角度展开了详细论述。

韩旭至教授认为,司法区块链是“一种在司法环境下,通过透明和可信规则,构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块链式数据结构,实现和管理法务事务处理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区块链技术大多被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展开应用。目前,我国立足智慧司法建设,陆续出台《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逐步对区块链存证制度进行构建与完善。此外,“数据上链”也将对立案、调解、送达、庭审、举证、质证等诉讼环节产生影响。

司法过程是一个确定价值、权利归属的过程,而区块链“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技术特征所赋予的“透明和可信规则”塑造了一种全新的信任机制,从“人的信任”转变为“机器信任”。应对超大量诉讼,司法区块链也能够提高诉讼效率,包括推进诉源治理、提升审判效率、实现司法便民以及深化司法公开。同时,司法区块链也应当满足以人为本、司法公正、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等数字正义建设目标。

然而,司法区块链也面临着重重考验。其一,在应用价值层面存在预期效果的不确定性。区块链的“安全可靠性”“不可篡改性”并非万无一失,网络攻击仍时有发生。区块链技术可能给“数字弱势群体”带来新的诉讼负担,并产生重复建设和建用脱节的隐忧。其二,在建设目标层面存在权利保障的危险性。除了可能给个人生活带来危险之外,过于“迷信”数据也将会使人陷入“数据主义”的囹圄。另外,司法区块链技术与部分民事司法基本原则相冲突,有的地方性司法区块链建设也呈现出“竞赛式”的特点。其三,在必要性层面存在信任机制的可替代性。防篡改不等于必须采用区块链技术,智慧司法的多种系统也能满足“区块链+见证” “区块链+卷宗”“区块链+查封”“区块链+执行”的防篡改要求。此外,即便采取了去中心的区块链技术,司法区块链最终必然走向再中心。

基于上述观点,韩旭至教授对如何把握司法区块链的尺度与坚守提出几点看法。首先,在协议与算法层面、数据层面和应用层面要坚持去中心、开放式的架构设计;其次,应当塑造数字正义的应用场景,做到坚守正当程序、以权利保障为中心、遵守法定法官原则和保持司法权的被动和中立;最后,应处理好区块链与传统信任机制的关系,与其他区块链纠纷解决应用形成良性协同。


与谈环节

与谈人:谢登科


与谈环节中,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谢登科针对电子数据的区块链存证问题进行了阐述,就如何保障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规避电子证据的可篡改性提出见解。

谢登科教授认为,与已形成系统性鉴真方式的实物证据不同,电子证据基于其虚拟性的特点,在记录和辨认环节都有其局限性,使得传统的鉴真方式无法作用于电子证据之上,从而应当采用电子数据的技术性鉴真方法。证据保管链和存证区块链都是电子数据的鉴真方法,但区块链存证主要通过算法和程序来防止电子数据被篡改。


与谈人:赵精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赵精武剖析了司法区块链的理论难题与制度困境,并对司法区块链建构的基本思路提出几点建议。

赵精武教授针对当前国内学者在司法区块链的主要研究领域——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司法区块链的技术风险以及配套司法制度改革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出司法区块链应当在技术层面解决公信力和权威性问题、细化应用场景、坚守司法区块链解决法律争议之核心目标。


与谈人:林北征


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林北征作为司法区块链的实务工作者,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在统合社会发展、互联网发展、个体发展的语境之下司法区块链的应用图景。

林北征法官从政策面、技术面、生活面论证了区块链技术之必要性,并从实务角度介绍了美、英、日等国司法主导的区块链证据域外经验。此外,林北征法官展示了我国目前关于司法区块链的几个运用场景,如广州微法院区块链律师调查令、互联网金融智审卡片、基于数据的诉源治理评估标准体系等。


互动环节

最后,韩旭至教授对与谈人的发言作出了回应,四位嘉宾也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本期数据法学沙龙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